▲智恒微电子研发的符合IO-Link标准的传感器。
“工业4.0”是一场在全球范围内以应用智能信息、通信技术和物联网重新定义制造业的工业革命,基本原则是通过连接机器、工件和控制系统,在整个价值链上下游之间构建自动互控的智能网络。在这其中,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。
位于厦门软件园的火炬高新区企业智恒(厦门)微电子有限公司(下称“智恒微电子”)研发的IO-Link光电传感器,是一款可以和国际先进厂商产品媲美、满足“工业4.0”要求的传感器。在今年厦洽会上,这款产品获评“2019厦门十大黑科技产品”。
记者 张海军 通讯员 管轩 雷飏
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药机数粒仪误差为万分之一
智恒微电子落户厦门快10年了。其创始人、总经理郑政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,之后在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。2002年,他在新加坡创办了一家传感器公司, 为多家知名车商提供传感器及传感器专用芯片。2008年,这家公司被一家日本跨国公司收购。
2010年,郑政回到家乡厦门,创办了智恒微电子。截至目前,他有着超过30年在MEMS、CMOS集成传感器、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从业经验。郑政说,国内智能传感器技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,规模效应还未形成,产业链也不完整。高端传感器及传感器芯片相对依赖进口。所以,国内传感器实现进口替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。
郑政说,这些年,智恒微电子利用自主研发的芯片量产了多款传感器,为工业自动化、物联网等行业提供了多种急需国产化的传感器,多个产品是国内首创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他们的产品涵盖光电、压力、电容、电磁、温度等领域,很多产品具备信号处理、数字校正、温度补偿、自检测等功能。
比如,一款叫做药机数粒仪的设备,可以用在药片装瓶时数数,确保每瓶药品中的药片是够数的。这种传感器的误差要求是万分之一,就是装1万片药,只能错1片。
实现数据的双向对接
把故障影响降到最低
在传感器技术领域,IO-Link是全球首个传感器和致动器标准化输入输出通信技术,该标准有可能被选为“工业4.0”的标准通信接口。
郑政说,传感器将是“工业4.0”的基本组成部分。它们会是智能工厂的一双“眼睛”,通过数据采集来为机器提供操作所需的信息。
郑政说,他们研发的IO-Link光电传感器是双向的,可以将生产中的数据发送至云端进行分析处理,处理后的结果又可以反馈指导解决问题。这是“工业4.0”自动化生产所必需的。比如,生产车间里的某个转头有了问题,可能会拖慢整个生产效率。以往的做法常常是停机检修,直至找出故障,再进行排除。而在“工业4.0”的环境下,应用IO-Link光电传感器,可以进行预警,第一时间找到问题,并及时解决,不会耽误生产或把影响降到最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