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郑州11月11日电 (石国庆)11月9日,在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上,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讲解了中国(郑州)智能传感谷规划,这标志着该规划正式对外发布。规划明确提出两个目标: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,建设传感器小镇,构建“一谷多点”的产业空间布局,同时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和有效的集聚手段。
郑州为什么看好智能传感器产业?智能传感器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,具有信息采集、信息处理、信息交换、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,是集成传感芯片、通信芯片、微处理器、驱动程序、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。据测算,智能传感器产业有万亿级的体量,在国内有千亿产值。
近年来,河南省高度重视河南传感器产业的发展。此前印发的《中共河南省委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》明确提出“建设中国(郑州)智能传感谷,并支持创建国家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,推进MEMS微机电系统研发中试平台建设。
为此,郑州市政府专门制订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培育专案,并明确提出:“经过3-5年发展,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基本呈现技术先进、应用繁荣、产业链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,打造中国 (郑州)智能传感谷,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,建成国际知名的智能传感器应用示范城市。”
2019年年初,郑州高新区正式委托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赛迪研究院编制中国(郑州)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。
基于河南省以及郑州现有的产业环境和产业基础,规划明确提出两个目标: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。2025年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,利税150亿元,实现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家以上。其中年销售收入50-10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,年销售收入20-5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。建设国家级研究中心,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00家。
规划还提出,以郑州高新区为核心,谋划3至4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,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、智能传感器系统、智能传感器终端“三个产业集群”,发展环境传感器、智能终端传感器、汽车传感器“三个特色产业链”,推动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化、特色化、差异化、高端化发展。
郑州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,在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经形成较好的发展优势,拥有以汉威电子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,集聚了新开普、新天科技、光力科技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传感器行业企业54家,智能传感器终端领域汇聚众多隐形冠军企业。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器领域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产业化水平居于全国上游。
(责编:黄莎、杨晓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