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家住杨村街道栖仙社区的23户居家隔离家庭的大门上都安装了一个特别的感应器。“这是个门体感应传感器,一旦隔离人员打开家门,系统就会弹出报警提示,即时通过短信通知居委会负责人。”栖仙社区一肩挑郑兴龙同志说。
随着返津人员的逐渐增多,社区里需要居家隔离的对象也越来越多。杨村街道创新利用物联网技术,以栖仙社区为试点,逐步安装门体传感器,可实时了解居家隔离人员的隔离状况和最新动态。按照要求,每个返津人员要隔离14天,这也成了居委会的重点工作。
这已经是郑兴龙自大年三十以来连续第28天上班了。“隔离户一出门,隔壁邻居的电话就打到居委会,我们马上上门核查,告知居民防控疫情的利害关系。”
过去大部分精力都花在“人防”上,让社区干部不堪负重。社区工作人员坦言,其实安装之前,还担心居民不愿配合,没想到此举在各个小区受到被隔离人和邻居的支持。“静悄悄”进行实时监控能让大家都更安心。“
随着返津人员的增加,需要在家实施居家观察的对象也越来越多,大多数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、志愿者自年初一以来一直持续加班加点,体力已到了临界状态。”街道在综合分析排摸的基础上,觉得除了继续固守“人防”之外,还可借助“技防”,节省出人力,提高居民区防控的精准度。
安装了传感器以后,对隔离户的相应配套工作更要做到位。除了每天帮助隔离居民买菜、倒垃圾等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外,还要帮忙把居民家的快递集中起来一次送上去。郑兴龙说,“自我隔离居民那么配合,我们更要把服务做好。”在社区为居民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,我们也看到了居民们对社区工作的认可。
与此同时,杨村街道还以粘贴小福字代替封条的形式,将居家隔离户与普通住户区分开,同时加强管理人员日常巡视的力度和频次,发动邻居共同做好监督管理。如此,人防、技防、群防三管齐下,坚决避免了居家隔离户的私自外出,做到真隔离。
来源:新杨村
编辑:文明武清
转载请注明出处
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
富强 民主
文明 和谐
自由 平等
公正 法治
爱国 敬业
诚信 友善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新浪微博:文明武清